· 历史杂谈 · 正文详情

司马家族怎么灭亡的(32)

来源:名资汇网 2018-03-24

然而,西晋接连不断的内乱已使统治者丧失了处理内迁民族问题的自信心,他们害怕少数民族内迁威胁他们的统治,所以对少数民族内迁的态度是坚决拒绝,而且要把他们赶出去。早在西晋灭东吴(280年)之后,大臣郭钦就向晋武帝上书,提出要解决少数民族内迁问题,说:“戎狄强犷,历古为患。魏初人寡,西北诸郡皆为戎居。今虽服从,若百年之后有风尘之警……宜及平吴之威,谋臣猛将之略,出北地、西河、安定,复上郡,实冯翊,于平阳已北诸县募取死罪,徙三河、三魏见士四万家以充之。裔不乱华……峻四夷出入之防,明先王荒服之制,万世之长策也。”

郭钦的上书,杀气腾腾,把少数民族视为洪水猛兽。郭钦的建议虽然符合当时朝廷的意愿,但真正实施可就困难了。因为这些少数民族经历了很长时间才迁到内地的,人数众多,分散各地,与汉族杂处,不可能将他们再迁回。

由于西晋政府不能善待少数民族,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激起少数民族的强烈反抗,他们不断起义,而且规模越来越大。比如匈奴人郝散、郝度元,氐人齐万年等都是带领少数民族起义的首领。

而晋王室内部由于爆发八王之乱,兵力分散,镇压少数民族起义没有取得成功,民族矛盾越发尖锐。元康九年(299年),大臣江统写《徙戎论》,上书朝廷,再次呼吁朝廷把少数民族迁回故地。文章对少数民族持有强烈的偏见,竟然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还说:“关中之八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称戎狄是“人面兽心”,建议摒除胡人,“今我迁之,传食而至,附其种族,自使相赡,而秦地之人得其半谷,此为济行者以廪粮,遗居者以积仓,宽关中之逼,去盗贼之原,除旦夕之损,建终年之益。若惮暂举之小劳,而忘永逸之弘策;惜日月之烦苦,而遗累世之寇敌,非所谓能开物成务,创业垂统,崇基拓迹,谋及子孙者也”。

标签

上一篇:诸葛亮为什么要害关羽

下一篇:三国唯一打败吕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