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不当皇帝(7)
来源:名资汇网
2018-03-27
诸葛亮清楚,自己不是当皇帝的材料。我们看他的《诫子书》,“谄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云云,知他的性格,多内省而自敛。这样的人,当当丞相是可以的,要做开国皇帝,就差得远了。
皇帝并不像咱们想的那么少。从秦始皇开始算,中国称过帝的人,可能成千上万,特别是在乱世,夥涉为王者,遍地都是。只是绝大多数,顶多算山大王,或山皇帝。最寒酸的一位,只有两个臣民,一个是宰相,一个是大将军。文武夹辅着,这个皇帝去讨正宫娘娘,半路上被人捉起,国祚不永,亦云悲哉。
这么多皇帝,分为两种,一种是继承人,一种是创基人。普通人生而不是现成皇帝的子侄,要创造幸福,只有靠自己。其中很要紧的,是胸有大志。当年刘邦去咸阳公干,看见始皇的排场,说:“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看到始皇南巡的威风,对他叔叔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也。”另一位陈胜,年轻时在田里做工,便怀鸿鹄之志。他有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实在是帝制时代的最强音。
刘备之有大志,从一点上就看得出来:他自称是汉朝的宗室。诸葛亮呢?从小就没这种志向,等到做了丞相,有了大权,现要立志,来不及了。
仅有志向还不够。要做开国皇帝,最要紧的素质,是性格中的某种因素。比如刘邦的时代,大家平起平坐,你是枭雄,我也是枭雄,凭什么你不听我的,我倒要听你的?刘邦性格最突出的一点,是盛气凌人,当亭长时,对属吏“无所不狎侮”,当上了王公,待人更是无礼,呼喝下属如小儿。人性的弱点,是屈服于强者,投靠于强者。而强者的强,并不总是在智力和势力的意义上,多数时候,还是性格决定命运。陈胜称王,而吴广为假王,二人的高下,只在性格。和刘邦一同起事的,还有萧何、曹参,这二人论才论德,都比刘邦高,而一为主上,一为臣下,就是气势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