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杂谈 · 正文详情

古代人冬天如何取暖-宋朝古人取暖方法大全

来源:名资汇网 作者:caiji007 2023-08-11

一刹那间,天气开始变冷了,也许前几天我们还在讨论是否应该穿秋裤,这两天我们要谈的是棉裤的重要性。冬季的北方有两件事必须做,一是储藏冬菜,二是取暖。你们知道古代人如何度过冬天吗?

棉衣棉被齐上阵

据估计,无论现在还是古代,一张棉质保暖被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要等到棉花传入中国之后才能说。唐、宋时向中原移植棉花。目前中原地区所见到的最早的一批棉织品,是南宋时发现的棉织毯。

北宋时期,福建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江南、川蜀一带,都有棉花种植,宋人说:“闽岭以南,有木绵的地方,土人以采其花为布,采其花为布,号吉贝布。即从这一时期开始,棉布逐渐取代丝绸,成为我国人民服饰的主要原料。

汤婆婆

可是如果在北方,冬天的夜晚即使盖上一床棉被,恐怕还是会觉得冷的,“罗衾不耐五更寒”怎么办?宋代也有御寒的器皿,称为“暖脚铜杯”。苏东坡也送给杨君素一个,并告诉了他的用途:送暖脚杯一只,热汤每晚注满,塞其口,仍用布包裹,可达旦不冷。

事实上,这里所说的“暖脚铜杯”,与我们现在所知的暖宝,或热水袋差不多,就是用铜罐装水,放入被窝中,不但能暖身,还能暖脚。宋人称这种东西为“汤婆”

暖茶

宋时东京,“冬月虽风雪交加,亦有夜市”,“至三更,方有提瓶卖茶,盖都人公私荣干,夜已深矣”。这种“提茶瓶人”之所以到三更半夜才出来做生意,是因为下个午夜,办公的人下班回家,路上通常会买一碗茶汤,暖和一下。

可想而知,“提茶瓶”卖的茶汤肯定是热的,因为茶汤喝起来要趁热才行;在“风雪阴雨”的冬天,更没人愿意花钱买一碗冷茶。因此,宋朝市井中叫卖茶汤的“提茶人”,必有一个烧汤煮茶的炭炉,叫铁链炉,在炉外,通常套上提携的铁笼。

饮酒

估摸着这酒自出现以来,天气寒冷,一杯温酒便下肚,那种滋味别提多舒服了。黄葡萄酒,一般要热喝,这是喝黄葡萄酒最大的特点。冬日喝黄酒,更适合喝温酒。众所周知,喝酒能暖身,所以在寒冬喝上一碗温热的黄酒,才能御寒。

宋人有专用的温酒器,常用的是“温酒器”。热碗的注子由“热碗”+“热碗”组成,热碗即为酒壶,热碗即为承放热碗。喝酒时,先用注子盛酒,再将注子套在温酒碗上,温酒碗可倒入沸水,将温酒碗中的酒加热,然后才倒进各人面前的杯盏。

孔明碗

因为酒都有温酒的器具,所以吃饭自然就不是问题。宋人发明了一种暖碗,叫“孔明碗”,也就是诸葛碗。这碗和汉末诸葛亮有一定渊源,但是没有证据证明诸葛亮与孔明碗有关联。根据出土文物可知,最早的孔明碗是北宋时期的。

孔明碗的特点是:碗[文]具有双层结构,内层[章]和外层之间空心,外[来]层碗底部有孔洞,可[自]通过孔洞注入热水进[历]入夹层,再将孔洞塞[史]入内。如此,冬天用[大]一盆孔明碗盛存热水[全],便可为食物保暖。[网]

把这些宋朝的保暖措施介绍给大家,大家觉得怎么样?照我的看法,这些东西虽然好,但我还是愿意呆在有暖气的房子里。

历史大全 www.lishiq.com
    标签

    上一篇:为什么称小三为狐狸精-狐狸精怎么从神兽变成了人人唾弃的对象

    下一篇:鲁迅出殡照片-鲁迅先生出殡时16位抬棺人都是谁? -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