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转载自:乐听
今天要说的是中国第一条运煤河,它北起唐山胥各庄,南到天津芦台阎庄与蓟运河沟通,是开平矿务局在1881年修建的。回想当年,煤河曾盛极一时,为开平矿务局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劳。它不仅是中国第一条运煤河,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条企业专有的运煤河。
修建运煤河的历史也要从唐廷枢创办开平矿说起。早在1876年,唐廷枢到开平一带勘察煤铁矿藏的时候,就一并调查了煤炭运销问题。当时那里的交通不是很方便,需要用牛马车把煤运到芦台,再从芦台用小船运到天津,再加上税银的话,成本实在太高了。于是,唐廷枢就把这个问题写成调研报告呈给了李鸿章,主张拿出办矿全部投资80万两的一半修建铁路,解决运输问题。
不过,这个计划递交到朝廷里,就遭到了保守大臣兜头一盆凉水。眼瞅着修建铁路的计划成了泡影,唐廷枢只能另想办法。1878年9月,他亲自到涧河口至唐山陡河一带进行考察,对河道的宽窄、水的深浅、淤沙、桥梁、水闸等情况一一做了详细调查,绘制成图。回来之后,他就把修建河道的想法跟李鸿章做了禀报。
为什么不修马路修水路呢?唐廷枢也给出了三个理由:第一,从芦台到王兰庄这一带地势低洼,夏秋季节经常被水淹,需要垫高修路,花费实在太大;第二,王兰庄一带很多土地都属于旗人,难以商办;第三,资金不足,开矿筑路不能同时进行。相比之下,修建水路最能节约成本。
唐廷枢的想法不错,[文]可汇报上去之后却没[章]了下文。时间很快到[来]了1880年,眼瞅[自]着开平矿务局的工作[历]已经进入正轨,明年[史]就能出煤了,可运输[大]问题还没有解决。唐[全]廷枢着了急,又一次[网]找到李鸿章,建议由[文]胥各庄至阎庄挑挖一[章]条70里长河道,取[来]名为“煤河”。
李鸿章也意识到了这事儿耽误不得,第二天就批准了唐廷枢的呈请。对于开挖河道涉及到了占地问题、补偿问题和集资问题,李鸿章也做出了明确的答复。不过,这条煤河挖得并不顺利。这一带大多数是满族旗人的土地,旗人和皇族是一般人惹不起的,想买这儿的地可不太容易。最后,还是李鸿章出马把征地的事儿给摆平了。
1881年3月,这条煤河正式开挖,8月终于完工,引的是芦台河的水。煤河北起唐山胥各庄,南到天津芦台,全长70里,河面宽20米,水深3米至5米,占地约6500亩,花费白银11.5万两。
唐廷枢在挖河的过程[自]中,为了照顾百姓的[历]利益,在沿河岸上修[史]筑了大堤,栽植了树[大]木,留出了大车道,[全]还在河道上建筑了8[网]座桥。这8座桥连同[文]唐胥铁路上的两座铁[章]路桥全部由李鸿章赐[来]名。
与此同时,开平矿务局又在天津宁河县新河庄西草滩开挖了一条长约20公里、宽6米的纵向运河,跟之前开挖的运河贯通。这样一来,唐山的船到天津大沽可以少走30里地,大大提高了唐山一带物流的运转速度。
说起中国的第一条运煤河,还得提到一位中国近代史上的名人郑观应。他是一位实业家,也是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他的主要著作《盛世危言》,曾对中国思想界产生过很大影响,就连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也受到了他的影响。那么,郑观应跟开平矿务局打过什么交道,对这条运煤河有过什么贡献呢?
说起来,郑观应跟唐[自]廷枢也是沾亲带故,[历]唐廷枢的儿媳妇就是[史]郑观应的堂妹。郑观[大]应最早跟开平矿务局[全]打交道就是在188[网]1年共同创办天津沽[文]塘耕植畜牧公司。
想当初,开平矿务局[章]为了挖河道,购买了[来]天津宁河县新河庄西[自]四千顷草滩荒地。这[历]个耕植畜牧公司主要[史]经营的就是这四千顷[大]荒地。买这些地也花[全]了不少银子,其中开[网]平矿务局出资六万五[文]千两,占公司股份的[章]一半;剩下的一半由[来]唐廷枢和郑观应负责[自]招募,郑观应也入股[历]三千两。这个公司曾[史]经由清王朝户部和直[大]隶总督奏案禀批,当[全]年的《益闻录》曾做[网]报道如下:“天津有[文]客民在距津一百五十[章]里地方,批租荒地五[来]万亩,概从西法,以[自]机器从事。行见翻犁[历]锄禾,事半功倍。”[史]
后来,郑观应还被李鸿章任命为开平煤矿粤局总办,负责在广东购地建厂、填筑码头。从此,开平矿务局又在广东开辟了煤炭销售的新阵地。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郑观应完成了他的鸿篇巨著《盛世危言》。
回过头来还说这运煤河,它正式启用之后又是怎样管理经营呢?煤河码头又是怎样一派繁荣景象呢?
运煤河正式启用后,[大]开平矿的煤从胥各庄[全]装上船,由纤工牵拉[网]到阎庄,改由汽轮拖[文]带,经芦台、北塘口[章]出海,或者入大沽到[来]炮台以上30里的刘[自]家庄煤栈,利用这里[历]的简易码头卸船地销[史]或直接运往河头码头[大]。煤河河头码头有装[全]卸工300多人,当[网]时称为“脚行”,在[文]煤河两岸分段从事货[章]物装卸。
为了工[来]作方便,这条运煤河[自]还分为四个工作段。[历]东段,位于河头大桥[史]以东,主要负责煤炭[大]的装卸;西段,位于[全]河头大桥以西,主要[网]负责杂货商品的装卸[文];车站段,位于火车[章]站货场,专为铁路甩[来]车、挂车搬运装卸商[自]品;粮食段,位于粮[历]食街,主要负责装卸[史]粮食。
这四个工作段分别设有工头,俗称“把头”或“揽船把”的人,专门为船家联系装运业务。每段各自为政,互不侵犯利益。谁要是想入段做工,得有人做担保,还得拜见“把头”才行。这些工人大多是从外地逃荒来码头讨生活的难民,装卸工完全靠肩扛背驮,步行搬运,而且还没有固定的劳动时间,工资很低,每挣1角钱,“把头”还要抽走2分钱的税。
码头的工人不少,来往的船只也不在少数。当年的运煤河究竟是怎样一番繁荣景象,又给开平矿务局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呢?
河头码头平均每天发[大]船50艘至60艘,[全]年运输量达100多[网]万吨。除运煤船外,[文]还有货船和渔船往来[章]络绎不绝。很多货栈[来]业的商人都从这里头[自]找到了商机,他们纷[历]纷在河岸两侧建立货[史]栈,像福记、汇记、[大]源胜永、成德记等,[全]都是当年生意红火的[网]货栈。
1884年6月27[文]日,上海影响最大的[章]英文报刊《北华捷报[来]》上登载过该报通讯[自]员的一篇游记《开平[历]纪行》,记述了当年[史]煤河船舶运输的景象[大]:“水涨时可以看到[全]运河内外很多船只,[网]汽机拖船把空的煤船[文]拖到北塘,等候返回[章]矿区,满载的煤船则[来]向天津进发……河上[自]往来船只很多,除矿[历]上船只外,还有很多[史]民船载着煤炭、石灰[大]、陶器……运河的北[全]头胥各庄,是目前中[网]国最有趣的地方之一[文]。”
清光绪[章]十七年出版的《丰润[来]县志》也记述了煤河[自]及两岸的繁荣景象:[历]“商艘客船,精密如[史]林,来往洋轮,疾于[大]奔马;而起浚之处名[全]曰河头,方圆数十亩[网],波水澄清,四时不[文]涸。两岸洋楼花坞,[章]目不暇接……”
这里提到的“河头”就是运煤河的终端胥各庄。现在,年过花甲的老唐山人还习惯称胥各庄为“河头”。因为当年的河头太繁荣了,每个集日都会吸引周边地区的商户、村民从大老远的地方来赶集,甚至还有客商从东北、北京、天津、秦皇岛及卢龙、玉田等地赶过来。这里的煤炭、石灰、瓷器、粮食、猪鬃都是最抢手的热门商品。
运煤河的开通为开平矿务局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更带来不少的好处。1882年8月至1887年5月,通过这条河运到天津的煤炭有40万吨左右,占当时唐山矿产量的80%。开平煤进入天津市场后,逐渐改变了洋煤垄断天津市场的局面。到1885年,开平煤完全占据了天津市场。
那么,运煤河什么时候完成了它运煤的使命,又给后人留下了哪些遗憾呢?
清光绪十四年,也就[来]是1888年,唐胥[自]铁路延伸到天津,煤[历]河的运煤量逐渐减少[史]。原来,煤河每年有[大]三个月的冰冻期,又[全]容易淤塞,而铁路运[网]输的速度快、价钱又[文]低,慢慢地,河道就[章]废弃不用了。就这样[来],运煤河基本完成了[自]它运煤的使命。
虽说运煤的船只不从[历]这儿过了,但是其它[史]货船仍然络绎不绝。[大]这些船的载重量最大[全]为一百多吨,最小的[网]也能装载30吨。天[文]津的工业品、日用百[章]货,蓟县的大柿子,[来]北塘的海货等土特产[自],源源不断运入河头[历];东北的粮食、唐山[史]的水果、板栗,开平[大]的陶器,丰南的猪鬃[全]、食盐、白菜等都靠[网]煤河运往天津。河头[文]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章]商品集散地。
据唐山当地的老年人[来]回忆,在民国时期,[自]等待装船和卸货船只[历]仍然常常排到胥各庄[史]以西的兰高庄附近,[大]装完货的船只无法离[全]港。这时候轮到“水[网]警”出马了,他们手[文]拿长鞭,左右挥舞,[章]这才打开一条通路,[来]让货船离开码头。建[自]国初期,每天进出的[历]船只还能达到60多[史]对。
1950年,芦台航运站在胥各庄设置了“河头航运小组”,专办煤河水运事宜。1953年以后,随着铁路、公路发展,煤河水运船只减少。1954年,“河头航运小组”撤销,活跃了70多年的煤河水运结束了历史使命。只可惜,当年那么繁华的煤河景观一直找不到历史照片来佐证。
幸运的是,2008年10月,英国的金达研究者皮特先生给我发过来一些开滦历史老照片,其中有几张开滦运煤河的早期照片,这也是我第一次看见煤河老照片。看着照片上运煤河南端气势不凡的闫庄水闸,看着金达站在沼泽地里勘测运煤河的情景,一股对开滦建矿前辈艰苦创业的敬意油然而升。
2011年,皮特先[大]生来唐山,我又特意[全]陪他到煤河闫庄老闸[网]口遗址考察。我们幸[文]运的找到了当年导引[章]船只过闸用的大铁环[来]和带孔的大石桩,它[自]的位置和100多年[历]前一模一样。只是这[史]个老闸口上的建筑和[大]船闸设施早已经不复[全]存在,它已经成为蓟[网]运河河堤道路的一部[文]分。
站在闫庄老闸口遗址上向东望去,不远处就是205国道上的蓟运河大桥,桥上的汽车正在川流不息地飞驰而过。在煤河旁,我们找到了老照片上的历史遗址和文物,更感受到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抚今追昔,人们难以忘怀开平煤矿创办者唐廷枢开挖煤河的历史功绩,而历史遗迹也在佐证着这一切。
煤河近况
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章]和人口的增多,煤河[来]逐渐成为排放工业污[自]水和生活废水的河道[历],河水由清澈而污浊[史]而发出阵阵恶臭,路[大]人经此纷纷掩鼻而过[全],两岸居民闭窗度暑[网],群众怨声载道。
2002年,丰南成立了煤河治理指挥部,投资4000万元,历时两年完成了煤河治理一期工程。如今,煤河已是碧水含青、鱼翔浅底,两岸花团锦簇,杨柳依依,健身路径曲径通幽,一片旖旎风光。
历史大全 www.lishi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