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杂谈 · 正文详情

皇帝赏千金是千两黄金吗?黄金万两是多少钱

来源:名资汇网 作者:caiji007 2023-10-03

古装剧中常见的便是《皇帝赏金千两》,就是传旨太监一声“赏黄金千两”。身后小太监就会举着一个托盘出现。托盘上晶莹剔透的金子,把多少电视观众都看得眼红,那么,真正的历史“皇帝赏金千两”,真能如此豪气?

事实上,仅仅是好些古装剧中,太监捧“千两金”的桥段,就严重失实了。“即使按现在的单位换成千两金,其实也就100斤重,并不是真的千两黄金。单是两手拿盘,托着100斤重的贵重金属慢慢地走过来?正常人办不到的,如果有那也是放《西游记》中才可信的。

然后,问题来了,古时候皇帝赐给“千金”,真的是有一百斤金吗?此事,各个朝代说一说。

秦汉之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采和使用黄金的国家,早在战国时期,黄金就成为中国人公认的“大钱”。那时河南、陕西、湖北、江西等地均为黄金产地,市场上也有大量黄金上市。那时候买房买地,战争赔款,大部分都是用黄金支付的。如“纸上谈兵”的赵括,就是用黄金买“便利宅院”。那时被打得习以为常的韩国,也多次向秦国“献金”,用金子“赏人”更是常事,比如,周游列国的孟子,就收了“五十铢钱”。

但是要论“赏金”热情最高的,还应属西汉皇室。汉朝时采金术比较发达,西汉王朝也对黄金实行严格的专卖制度,专门设置了“银钱之官”负责采金。在各个诸侯和皇族之间,也有严格的“金制”,也就是诸侯把金子分给王室。汉代金器纯度的成色、要求也非常严格,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金800多斤,纯度达90%以上。如此优质的金子,也多为皇室所拥有。汉王朝时期,皇族所储存的金子,占全国金银量的一半。

汉朝坐满了金子,“赏金”也是一样。汉文帝下诏出使周勃,即称"五千金",汉武帝年间痛击匈奴,赏赐有功将士的黄金"一次"五十万金"。据《资治通鉴》记载,两汉“用金”一节,共93篇。那麽,汉朝获得皇帝“赏金千两”,财富是否称得上丰盛?那件事,并不一定。

汉王朝的黄金虽然有成色有量,但其购买力是有限的。汉朝的金币,法定价值是“值万钱”,但很多时候只值五六千枚。近代有些学者还估计,汉朝时有300克黄金,大概能买10袋小米。由于度量衡的不同,汉朝一斤,仅相当于今天166克,所以皇帝一声“赏金千两”,拿到手的大概只有30多斤。

那个时候,被赏者拿到手的到底是不是金子?它确实值得商榷。早些时候的确是这样,例如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窦婴被派去征战,汉景帝出手,赏他千两黄金。这份奖赏是实打实的金子,窦婴却一点也不拿,全公开摆出,让手下军官随意取用。而且在西汉晚期,西汉“掘墓人”王莽早年将女儿嫁给小皇帝,按照规定,王室要给他二万斤黄金,实际上是一种换算后的铜钱。根据《中国通史》等资料看:汉朝时,赐予黄金的人,仅占真金的三分之一。

因此,即使在金子充裕的汉朝,接受皇帝“赏金千两”,手头也很可能是一堆铜。

这一过程,也是西汉时期黄金储备不断减少的过程。为什么汉初有这么多金子?一、这些黄金,都来自于当时的开采和战国时期的积累,到了汉朝以后,以黄金殉葬的风气兴起,大量黄金从此被埋于地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黄金的用途日益广泛,已不再仅仅用钱,而是用在了许多领域。所以西汉王朝覆亡以后,尽管黄金产地在扩大,开采工艺也在不断提高,但是黄金却越来越贵。汉代皇族“赐”的数量,仅为西汉的百分之二。

富宋是多么富有?

所谓“富宋”,宋朝时,中国土产黄金产区空前扩大,北宋全国有25州产金,新兴的胶东金矿更多。北宋时期,金子的产量曾一度达到万两。但是即便如此,看起来富有的宋朝皇室,其实也非常缺乏黄金。尤其是北宋末年的金兵南下,宋徽宗在临死前求和,硬要将他们祖传的两块金,做成金子让使者送去。后汴京陷落,“铁血强宋”为求和,将整个城池挖了三尺,“孝敬”金人二十多万金。

金子稀少到了这样的程度,皇家的“赏金”也就不复存在了。有的时候即使“赠与”,也常常给予“黄金”。尤其是南宋时期宋金《绍兴和议》之后,宋高宗的母亲韦太后得以回国,但她仍然对金国那边的“实在亲戚”,尤其是宋高宗的“后妈”,都不会忘记。韦太后咽了一口气,还在他们面前立下遗嘱,命人把金国那边的“真亲戚”送去“金器两万”。宋高宗退位后,“真子”宋孝宗还给了他“金酒壶二千”。

因此,若得“赏金千两”,得来的多半是一件“金器”。并且只要看宋高宗母子“赐给”的数量就知道了,这两个人不仅是骨头软,而且绝对称得上是败家玩意。

明、清缺少黄金?

相比较而言,明清两代,皇家的“赏金”,正规得多。明、清的礼制比较完备,只要是“打赏”,对同一种物品都有严格的规定。如初年功臣中的“幸存”汤和,一次又得了明太祖朱元璋“赐黄金三百两,白金(银)二千,钞三千两”,每一种货币,都是非常清晰的。

但是明、清两代,黄金的价值,前所未有。以银作参考,在魏晋时期,中国的金银比价是一比三,而明初则是一比六,而在明代中晚期,中国的金银比价则已突破一比十。它的“尊贵”身份,甚至反映在战场上。在萨尔浒战爆发前,扯旗造反的后金可汗,其实自己心里也没底,提条件说只要给他三百金,他就立即罢手。金三百两,对于这场“明亡”之战,意义实在不小。

高价黄金,又给明朝的骗子们带来了财富,万历年间的大太监魏学颜就在骗子的怂恿下,不惜重金学习“炼金术”。就连盗墓行业也兴起了,很多明朝的高官权会也利用人力物力,狂挖各种古墓。明末年,太监陈奉刨了唐朝奸臣李林甫的墓穴,一次就捞上数万两黄金,这一口一开,全国各地都刮起“盗墓”,闹出无数“盗墓”。

为何黄金和白银的价差会如此之大?明清两代,银的地位上升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

伴随着外贸的发展,外国白银蜂拥而至。据国外学者估计,明朝的最后四十年,仅日本一国的白银就有二亿两白银。一年多来,中国从马尼拉进口的白银超过百万比索。清代康熙年间,中俄贸易兴旺,中国一年一次的棉布贸易,从俄国赚了上百万卢布以上的银子,巨量白银充斥中国市场,成为中国的法定货币。

银色的大幅增加,曾经是秦汉时期“大金币”的黄金,当时的开采量急剧下降。明朝的黄金产地,以云贵为主产地,昔日的湖广等地,产量已接近枯竭。在明代中期,湖广一带动用人力数万,但一年只产三十五两。清代中期,新疆等地的采金业兴起,而东北等黄金产区,一直到清末才得到发展。可称“缺金症”,是明清两代常见问题。

因此,在那一年,电视剧中的皇帝“赏金千金”一幕,在现实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例如《明史》中,即使明朝皇族给王公侯“赐黄金”,也常常是“赐黄金三百两”,“赐黄金二百两”,“赐黄金千两”几乎没有。又有一次真“赐予”:兵丁入关后,南明王朝求和,派一大群使团北上求和,使团送给清军的礼物中,有“黄金一千两”,这么十万火急的时刻,也就舍得拿这么点黄金。当然,这咬牙拿出金子,结果只是送肉上肉。

然而,这一年并不是真正缺金子。明、清两代金,虽然不再是货币,但已经成为名贵收藏品。因此明朝崇祯皇帝虽然上吊的时候,金子也只剩下十七万两。但是崇祯帝生前有一次极其器重的“清流领袖”丁魁楚,后来主动卖身投靠清军时,当场给他们带来了八十六万黄金。于是清军笑纳了金子,又将“丁清流”全家人杀了一人。这是明亡时期的另一部作品。看得出,“缺金不怕火炼”只是一个表面现象,真正关系朝代兴衰的关键在于:金子被谁抱着。

古时候关于赏金的话[文]题,看起来还很遥远[章],但是黄澄澄的金子[来]背后,隐藏着多少古[自]老的生命,又有多少[历]该反思。


历史就该是这样 历史百科
    标签

    上一篇:唐朝为什么打不过吐蕃-吐蕃怎么灭亡的?

    下一篇:汉文化圈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有哪些-日本人承认文化来自中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