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杂谈 · 正文详情

中国禁酒令什么时候开始

来源:名资汇网 作者:caiji007 2023-11-05

贵州省发布全面禁止公务活动酒令,从9月1日起,全省所有公务活动,包括私酒,一律不准饮酒。对确需在重大外事活动和招商活动中供应酒的,应按“一购一用,一事一批”的原则,由承办单位报有关部门或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并报同级纪委备案。

瞧你说的,公务员在上班时间喝点酒,已经是很困难了。甚至有人说这是史上最严格的禁酒令。说是禁酒严成立;说是禁酒最严,成立就得打个问号。

在中国,最早的禁酒,始于夏代的创始人大禹。中国最早的酿酒家,仪狄和杜康都是禹的后裔。在《战国策·魏策二》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帝女令仪狄为酒而饮,禹为进之;禹为食而饮,禹为甘之者,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酒亡国者。”

不满是不可能的。正是大禹这样的先贤圣王,才有这样的清醒和克制:女儿专门让仪狄为他酿造美酒,他一喝,就知道这酒美得令人防不胜防,于是,他立刻给自己戒酒,并疏远了会酿酒的人,同时提醒大家,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

那是一个预言,还是一个谎言?

好像是要为祖先作人证,夏桀“日夜与末喜及宫女饮酒,不休日”。可为酒池运船,一鼓而饮者三千人,醉则溺死,末喜之以为乐”。牛饮是什么?用绳索拴着脖子,让大臣栽在酒池里,把酒喝得像老母猪一样,不抬头,这样溺死几个,也不奇怪。无溺死之说,“酒酒者持不醉,酒酒者不醉,相和而歌”。

汤消夏后,先提防也[文]是酒。商汤把毁家之[章]祸归结为“三风十恶[来]论”,说:“卿士有[自]一身,家必丧;邦君[历]有一身,国必亡。”[史]在这里,“恒舞于宫[大],酣歌于室”,无节[全]制地饮酒作乐,是三[网]风之首,是巫风之首[文]。无论哪种情况,不[章]但卿、卿、卿自己要[来]坚拒之,身边的臣属[自]也要时时向上级领导[历]匡正:“臣下不匡,[史]其罪必诛!”这话一[大]说,部下就阻不住领[全]导,面有难色。

可问题是,下属拦得住吗?末代商君纣又恢复了桀的酒性:“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男女皆裸,相逐其间,以饮长夜。”此外,商纣王自己也创下了七天七夜连饮的吉尼斯记录。

周王朝,一定要总结夏商,尤其是商朝亡国的教训。毫无疑问,酒是罪魁祸首。就这样,史上第一个戒酒令,周公的酒诰,出了笼——周公旦封小弟康叔为卫君,让他驻守故商地,管理商朝遗民。为顾及商朝故土重燃的酒风,周公特制了酒诰。

酒诰中,周公先提文[网]王,申明文王对酒的[文]态度。周文王常常从[章]早喝到晚,不厌其烦[来]地告诫大家:“无彝[自]酒!何时可以喝点东[历]西?「饮惟祀」,即[史]供奉时才能饮。并且[大]喝酒时还要注意酒德[全]:“酒德不醉!”除[网]不醉,还得境界升华[文]:“惟土物爱”,农[章]夫们粒粒皆苦,你喝[来]的每一口酒,都是粮[自]食酿造,来之不易,[历]应以惜物爱民之心饮[史]之。

周也把神抬了出来。若我们以德治国,神在天上可以闻到馨香的德气;若我们每天饮酒,神在地上只能闻到酒味,“故天降丧于殷”。对此周公规定,文王的规矩还要继续执行,用周公的话来说,就是加大药量,称“刚为酒,”等于现在所谓的“一票否决”或“踩红线”吧。

周公最讨厌的是“群[大]饮”,也不愿散播此[全]言。我已尽了一切努[网]力,把他杀了吧!也[文]就是说,一旦有聚众[章]喝酒的人,一个也不[来]能少,把他们全逮到[自]我这里,让我杀了他[历]们。这规则够吓人的[史]。然而,它的目的是[大]为了周王的子孙和官[全]吏。对大众来说,周[网]公还是比较宽容的。[文]殷商的旧臣和手工业[章]者,都能喝酒,都能[来]喝酒,都能过瘾,都[自]能过瘾,都不迟。农[历]夫尽其所能,尽其所[史]能,孝敬父母,当农[大]事做完后,赶着牛车[全]出去经商,有了一定[网]的收入,还可以带些[文]小酒喝。

现在的问题是,饮酒亡国即夏商周三代人。随著历史的发展,也吓得后世君臣不得。齐景公喝酒,七夜不止,为阻止他再次喝酒,部下又拿他的性命来怼:如果你还想喝酒,请赐我死。景乃止。前秦王苻生,静静的整月昏醉,朝臣朔望了两天上朝,都没有见到他。北周宣帝宇文赟,每天喝一点革命小酒,“朝也醉,暮也醉,日日常醉”。赵国的创立者“赵襄子饮酒,五夜不废”,对身边的人说:“我真牛哈!一饮而尽,五天五夜也没喝一口,”优莫说:“你还应该努力啊!还有两天就要到纣王那里去了。他喝了七天七夜的酒,只喝了五天五夜的酒,纣王却差一点火候。”

赵襄子还不算太醉,[章]就对优莫说:“既然[来]这样,那我也要灭了[自]你吗?”优莫说:“[历]放心吧,你不会灭了[史]的。”襄子说:“这[大]两天还没灭呢,还等[全]什么呢?”优莫说:[网]“桀纣之亡,是因为[文]遇上了汤武,现在天[章]下的一切都是桀一样[来]的人,而你是纣一样[自]的人。桀与纣同在,[历]谁灭?但是,这已经[史]够危险的了。

优莫这默默无闻,笑死了。实际上,三代以后,喝酒败国的人已经很少了,但是酒可以败政。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葡萄酒越来越成为一个经济问题,一方面,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来酿造葡萄酒,葡萄酒变得过于奢华;另一方面,不管是在营生上,还是在奢侈品上,葡萄酒都涉及利润和税收的问题。因此,每一代皇帝的禁酒政策,都有因地因人的性质,既有天灾人祸节日的临时性,也有皇帝个人喜好和个人认识的问题,当然,也有根据社会情况,随时调整的性质。

征收酒税

从政策本身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绝对禁酒,局部禁酒,临时禁酒,禁私酒,加税,国家专卖等。绝无仅有的禁酒令,后面几种,却是屡见不鲜。

最早对酒征收的税收是赋税,赋税比成本高十倍。普通老百姓根本喝不起。酒成为奢侈品。

秦皇帝平时严加控制[大],并禁止农民酿酒,[全]“有不从者有罪”。[网]但这个国家有吉庆喜[文]事,大家都是以“大[章]喜过望”。

汉武帝自己好酒,又在秦始皇的酒池里行船,找了三千人做牛饮,供自己看乐,但他还是下了禁令,不准群饮:“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四两。”另外,他还实行了官办的一切酒生产、流通“贸易酒”,酒类由政府专卖。

曹操也喜欢喝小酒,“为何解忧,只有杜康”就成了他的标配,但正是他向汉献帝“表奏酒禁”。自然,他的本意是节俭用粮,民风淳朴。而为节省粮食,供军需的,蜀主刘备,他规定,凡私酿、私卖、私藏酒器不上交者,一律处死。

在《三国志·简雍传》中,有一个关于刘备禁酒的故事:“时旱时禁,酒人受刑。吏索取酒具,论者欲令与作酒者同罚。雍王和先主(刘备)游观,见一男行道,谓先主曰:“吾人欲行之,何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和宫说:“他有他的工具,可以与欲酿者同饮。”前主大笑,原欲酿酒。

一、简雍够聪明,居[来]然拿人有男根,和蜀[自]民有酒具作类比。拥[历]有酒具就是酿酒罪,[史]拥有酒具就是行淫罪[大]吗?甚至刘备也觉得[全]这样做有点可笑。

第二,家藏酒具虽然[网]可以不被处死,但是[文],酿酒、卖酒仍然一[章]律处死。看得出刘备[来]的禁酒令很酷。自然[自],他的禁酒政策更多[历]是由于他农耕时代的[史]军事手段。

作为开国之君的隋朝杨坚,“罢坊,与民同乐”。唐代,遇上皇帝驾崩,皇后死后一律禁止饮酒,否则酒商、卖酒者、酒客都会被斩首。宋太祖时期,诏令全国乡间,“酒徒少年相聚,邻里共捕”。元王朝时期忽必烈还颁布了禁酒令,并规定有私酒、财子归官府有了,囚犯就必须服兵役。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反元时,颁布了禁酒令,禁止种植糯米,“以塞为源”。

刚刚坐上龙椅,令太原不能再进酒,说:“国家以养民为事,岂以口腹之欲为事!”西域酋长来献酒,又谕曰:“何用此以劳民!”可坐江山久了,又令工部造楼设酒肆,命文武百官宴饮,命“养民”、“劳民”什么的,都不加考虑。

乾隆才是真正想喝酒的人。清代是中国人口大爆炸的时代,因此乾隆担心的是生齿日增,而土地则没有增加。为了这事,他先后八次发谕旨,要求禁酒。其原因在于:第一,烧锅(酿酒)耗粮最多,第二,百姓纵酒贪杯有伤风化,第三,烧锅之禁并非一时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计,解民忧固邦本,第四,北方诸省烧锅尤盛,当被禁之时,五是严禁不可。乾隆这次禁酒运动规模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标志着中国古代的禁酒政策从以前的一刀切,变成后来严格的成文法规,被视为中国禁酒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问问题的声音当然也[大]有。代表性人物是刑[全]部尚书孙家淦。孙氏[网]观点:若不加区分,[文]一律禁酒,事实上是[章]禁不掉的;禁酒宜岁[来],不宜岁;禁酒宜年[自],立法必慎;禁酒若[历]过严,有钱人不敢买[史]酒,穷人的粮食不能[大]卖……乾隆多英明哈[全],最后得出这样的结[网]论:“应令各省,因[文]时制宜,实令奉行,[章]以求实效”。

从文明和人性的角度来看,酒确实是很好的东西。“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古圣先贤皆孤寂,惟有饮之以酒为乐”,李白的这句话是对的。因此,葡萄酒不能完全杜绝,能做的,就是“度”的问题。于是有人说:“君子能宴,能酒,不能沉,不能浮

时至今日,君子之类[来],只能提倡了。人们[自]喝酒,只能从酒伤身[历]、或从社会管理和社[史]会治安入手,就是喝[大]多了败德,传说中的[全]你瞅我干什么,我瞅[网]你,然后就会引发斗[文]殴和民事纠纷什么的[章]

毫无疑问,酒后驾车[来]危害公共安全,我们[自]开始严格执法。即使[历],民间内部也有劝酒[史]恶习,法律也开始介[大]入,劝酒劝酒的,都[全]得分清是非。但民众[网]最关心的,却是公家[文]饮酒之恶。

因此,贵州的戒酒,[章]虽然很难说是历史上[来]最严的,但,对公务[自]人员越来越严格,怎[历]么着也是政治文明的[史]进步。倒应了清代学[大]者张潮的那个观点:[全]不嗜酒不做官,做官[网]不嗜酒。


历史就该是这样 历史百科
    标签

    上一篇:李隆基太平公主的故事-李隆基为什么杀上官婉儿?

    下一篇:简单介绍一下自行车的发展史-建国后自行车从时髦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