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开发100% 就成神了(4)
“潜能”来自于乐观想象
在进化心理学领域中,人作为动物的一种,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大脑神经回路比其他有智力的动物复杂一些。此外,10%说法更为人类寻求自身优越感添加了一个理由——我们只利用了10%的大脑就称霸自然界,要是大脑完全开发,那比其他动物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这无疑是一碗十分诱人的“心灵鸡汤”。
读到这里,如果你仍坚信人类只应用了自己10%的大脑,其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潜能错觉”表现。 周茂林解释说:“人类之所以会陷入潜能错觉,是因为我们坚定相信两点:一是人类对于大脑的利用还处于低效率状态,众多的脑力资源还埋藏在大脑深处;另一点就是人们更愿意相信,通过采用简单的技术手段就可以轻易的激发大脑的潜能。”
“潜能错觉”还表现在,很多人相信,如果有人在自己的背后盯着自己,那么我会感觉得到。事实上,我们的目光并不会转弯,背后也并没有任何感知觉器官帮助我们收集信息,对于背后事物的判断仅仅是一种直觉,我们称之为“第六感”,但是这种第六感是如何产生的,我们根本无从得知。“人类对于直觉的自信一方面来自于潜能错觉,另一方面也许来自于因果错觉。有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信息系统告诉我们似乎背后有人,如果我们回头发现确实如此,因果错觉很自然地就会把这种巧合转换为一种因果关系。其实,大多数时间我们的判断是错误的,只不过对于这些失败的例证我们很快就忘记了。”周茂林说。
“潜能错觉”使我们对偶尔的成功例证趋之若鹜,无论多少科学的实验研究证实那只是错觉,我们在内心深处还是不愿意相信。“10%”的说法虽然听上去很美,但它始终只是一个传说。
怎样开发大脑30%的潜能
一个礼堂里有600人,他们鱼贯而出,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名字告诉你。给你一小时的时间,要求你把他们都记住。
你能做到吗?大多数人听到这个问题时都会退缩。实际上,我们只要练习一些实用的记忆技巧就可以记住了。
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埃莉诺研究了在“世界记忆大赛”中成绩很好的8个人,并没有发现这些人有特别高的智商或与众不同的大脑结构。然而,他们会使用一种形象化的方法来记忆。
例如,要记住一副扑克牌的顺序,他们会给每张牌一个身份,也许是一个物体或人物;当他们浏览牌时,就会把这些牌所代表的人或物的关系按顺序编成一个故事。
演员们也会使用类似的技巧。他们会给自己的台词加上情感色彩,会把语言和动作联系起来,记忆那些伴随有动作的台词就会更容易。
其他人也能从类似的技巧中受益。学生可以把新学的单词插入到已学过的课文中,过5分钟后,他们能回忆起38%的词语,而那些死记硬背的人只能记住14%。
充足的睡眠
一个人如果睡眠不好,大脑的各种能力,如做计划、解决问题、学习、集中注意力、对外界的反应等都会受到影响。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神经科学家肖恩说:“如果连续21小时不睡,你的工作与学习能力和一个酒鬼没什么两样。”注意力就像是智力金字塔的基础,如果能提高注意力,大脑的其他一些功能也会得到改善。
在睡眠时,人们的大脑会处理新的记忆和技能。例如,你正在学习新的电脑软件,与其熬到深夜,还不如学习几个小时后去睡觉。
因为在睡眠中,你的大脑就能够重温刚刚学习到的东西,并将它转变成长期记忆。这样,一觉醒来,你对软件的应用能力可能更高了。同样地,开车、记忆数字等技能也需要充足的睡眠。
在一些重要的时刻,睡眠有助于获得解决问题的灵感。典型的例子就是“科学史上**著名的梦”。
以凯库勒做的梦为例。自从苯在1825年被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之后,人们一直想知道它的结构。1864年冬的某一天,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坐在壁炉前打了个瞌睡,原子和分子们开始在其幻觉中跳舞,一条碳原子链像蛇一样咬住自己的尾巴,在他眼前旋转。猛然惊醒之后,凯库勒明白了苯分子是一个环。
1869年2月,35岁的化学教授门捷列夫苦苦思索着化学元素的分类问题。他在疲倦中进入了梦乡,在梦里看到一张表,元素们纷纷落在合适的格子里。醒来后他立刻记下了这个表的设计理念,元素周期表就这样戏剧性地出现了。
以上两个科学家的故事告诉人们,如果你为某件事烦恼的话,就不要再苦思冥想了,先睡一觉再说,梦醒之后说不定就有解决的方法了。
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
研究表明,只要每星期散步3次,每次半小时,就能提高学习能力、注意力和抽象推理能力。这种方法对老年人特别有效,那些经常散步的老人比不常走动的老人在记忆力测试中成绩更好。
一系列认知测试的成绩表明,多参加体育锻炼的老人大脑衰老得比较慢。
英国研究人员安吉拉发现,在十一二岁的小学生中,每星期锻炼三四次的人考试成绩会高于平均水平,这种情况在男孩身上更明显。总之,体育锻炼可以为大脑提供更多的氧气,保证能量供应。运动是促进神经细胞生长的好方法。
加州大学的一项初步研究表明,不同的瑜伽姿势具有不同的调节情绪的功效,在向后弯曲、向前弯曲和直立等几种姿势中,**能振奋精神的姿势是尽力向后弯。
改善“工作记忆”
智商是一种衡量大脑解决问题能力的标准,它涉及大脑的空间识别能力、记忆力、语言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决定智商高低的是大脑中的“工作记忆”区域,它是大脑的短期信息存储和分析系统,就相当于计算机中的内存条。
例如,当你计算13减6加7时,你的“工作记忆”区域将保存所有必要的中间步骤,直到得到答案。
1974年,美国研究人员巴德雷和海彻在模拟短时记忆障碍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工作记忆”的三系统概念,用“工作记忆”代替了原来“短时记忆”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