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问经验 · 正文详情

如何培养英语语感|如何培养语感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来源:名资汇网 作者:caiji007 2023-08-22

  语感是行文流利顺畅,一气呵成的重要因素。有语感,才不会显得语无伦次。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语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3种方法,供大家参阅。

  一、语感是写作知识化为写作能力的中介

  写作知识不能直接转化为写作能力,要经过实践,将其转化为语感之后,才能产生写作能力。语言包括内部语言与外部语言。内部语言完成由物到意的内化,外部语言完成由意到文的外化。陆机在《文赋》中指出意须称物,文须逮意,他已意识到写作要经过由物到意、由意到文的又重转化。苏东坡称第一重转化为了然于心,称第二重转化为了然于口与手,他在《答谢民师书》中说:求物之妙,如系风捕获影,能使是物了然于手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这中间了然于手又比了然于口更不易,故朱自清在《谈写作》中说:思想、谈话、演说、作文,这四步一步比一步难所以有些人长于说话而不长于作文。写作的艰巨性就表现在转化上,写作的创造性就发挥在转化上,写作水平就在转化上分高下,写作的真正乐趣就在转化中寻求。实现了转化就能如量倾吐,否则就成了茶壶里装饺子倒不出来。

  有了写作知识就能转化吗?不行。还必须通过语感实践,使之成为强烈敏锐的语感,才能实现这种转化。同是游览名山胜景,有的人写出赏心悦目的美文,可是有的人走到一处:啊,走到另一处又是啊,可是啊过之后就没词了,这是因为他缺乏将物化为意(内部语言)、将意化为文(外部语言)的语感。眼中之竹未化为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自然就谈不上了。强烈敏锐的语感的获得依赖于长期艰苦的语感实践,练就扎扎实实的基本功,决不能指望一蹴而就。

  二、如何进行语感培养

  (一)通过诵读培养语感。强化语感基本功的训练,基本手段就是指导学生诵读、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读是感受语言材料的过程,是通过感知语言文字描绘的事物,变成内心的情感体验的过程。其任务是理解它的思想感情,认识它的语言形式,语感因素正是反复地读和反复地感受语言材料中一点点提高的。这个读不能光读不想,不发音,没感受。教师要尽量安排时间让学生多读几篇课文,通过朗读,使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节,把学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特有的意境中去,让学生从文章字字句句中感受其情。如学习《春》一文,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文中的语言美,激起学生的阅读情趣,教学时先放课文的配乐朗读,让学生在优美和谐的乐曲声中,感受朱自清笔下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然后指导学生用深入活泼明快的语调朗读描写春草、春花、的语段,体会春天的美丽与生机,感受语言的优柔之美。

  (二)通过词句分析培养语感。语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文中的重点词句是文章的精髓,它对表达中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中,抓住这些具有感染意义的关键词语,含义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领会其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从而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情感的激发在课堂教学中是一个重要前提和必要因素,是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重要途径。如《小巷深处》一课。为了让读者深入理解养母对我的深沉的爱和我的种种复杂的情感,教学时可抓住盲母的外貌、神情的语句,盲母那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小巷里那光亮的青石板,还有那竹棒后蹒跚着的长长的人影等语句引导学生品味。

  类似这样的句段,教学时都应让学生反复阅读,反复体会,抓住关键词句,层层剖析,加深领会。一方面理解这种写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上所起的作用,一方面品味词语的情感。

  (三)通过想象培养语感。语感同想象是紧密联系的。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想象,必然会在学生的内心中产生内心视像。借助想像,作者所描绘的形象就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仿佛看得见,摸得着,嗅得到。例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读到这几句,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大片如火、如霞、如雪的春花,不仅好看,好像还有淡淡的甜味儿沁人心脾。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就要恰当地抓住这些思维想象空间,启发学生以联想扩展情节,强化文章艺术感。

  人的想象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带有情境性的想象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课上的教师如能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创设某种情境,渲染气氛,学生们就会触景生情,自然地进入文章境地。如教《背影》放上一曲《父亲》的录音,那和谐优美的旋律,感情真挚的歌词,会引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打动学生的心灵,对父亲的热爱与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学习激情即从心底涌起。既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情感体验,又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在情感的参与下进行了有效的语感训练。

标签

上一篇:[2016年中考满分作文]2016中考满分作文500字-读书·实践·收获

下一篇:【必须知道的76个常识】必须知道的文学常识 写作文用得到的文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