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就会被“封杀”?周迅被骂上热搜第一,真不怪她!
今天明星上热搜的方式,越来越难琢磨。
她们的原因竟然是。
“笑不出来”。
《脱口秀》领笑员那英和周迅,被骂上热搜第一。
△ 有些2G网友还以为,她俩官宣了……
一个月前你都绝对想不到。
为网友留下经典梗,路人缘不错的她们, 竟然口碑翻车。
△ 网友自发纪念那英名言十一周年
估计节目组也挺纳闷,那英和周迅明明在其他综艺里是流量密码?
在那英周迅的所有差评里,呼声最高的是这一条:
“何不食肉糜”。
网友们何出此言?
本来只是寻开心、轻松娱乐的脱口秀,反而成为了当下敏感、高压、紧绷的地带。
今天Sir想为周迅那英说两句话。
更重要的是说清楚,在这两个人背后被遮蔽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其实。
不是因为“明星从我们的全世界路过”。
而是“装在你家的摄像头”,被拆了。
首先。
作为领笑员,那英和周迅没有及格。
上一季收官,Sir其实盘点过几位领笑员,分享过一个自认靠谱的标准:
初级,和普通观众笑点同频。
进阶,被打动之余,还能顺畅表达所感。
高级的,魔法打败魔法,用脱口秀的方式点评脱口秀。
而那英和周迅的观感,别说评级了,感觉就是来随便玩玩,跑跑通告的。
第一期就是雷击。
《奇葩说》亚军,讲了十年脱口秀的资深选手小鹿,被誉为女版周奇墨,节目开播前做足“王者预热”。
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文本、肢体、控场都很好,尤其是周杰伦的电动车段子,直接把现场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三个领笑员也都拍灯了。
唯独一贯慢半拍的周迅……
虽然也很嗨,但因为嗨过头,就忘记拍灯了。
结果,小鹿没法直接晋级,被新人拉宏桑抢麦。
而这也是大家最生气的点。
一个网络段子集装箱,凭啥淘汰公认的技术流?
王建国表示:难以想象。
拉宏桑自己:大受震撼。
被淘汰的小鹿:
当观众的气已经不打一处来,认为周迅严重失职。
而嘴比脑子快的那英,居然来了一次非但没有打圆场,还火上浇油的神补刀。
她毫不掩饰对拉宏桑的喜爱。
但话到嘴边,只能重复说可爱。
顺便,热心“代表了大家”。
观众不买账,死死盯着她那句:
“因为我也不懂”。
但如果只是不合适、不专业,顶多就像去年的杨澜和宁静一样,戳中某些观众的雷区,引起某些选手的不满。
可这次的那英和周迅,却直接让大家打一星,迁怒到整个节目。
为啥?
核心冲突发生在第二期。
一条高赞评论说:
第二期段子质量太高了,高得令人悲哀。
更悲哀的是,位列仙班的明星们,根本无法产生共鸣。
先不说段子质量。
但从主题上看,那就是。
“苦”。
徐志胜分享校园霸凌经历,呼兰讲隔离抢菜辛酸,唐香玉说女硕士才有资格埋在老家,杨波感慨就业难,孟川说自己想买送走两任房东的凶宅,完美击中所有人的生存困境:考公、买房、鸡娃……
过去,脱口秀只是生活的麻药,城市青年的趣味,我们在徐志胜的逗号刘海,杨笠的性别梗中找共鸣,找朋友。
但是今年,当大家的现实高度相似,段子已经不仅简单的娱乐,而是成了普通人宣泄苦闷的出口。
可就在这时,观众惊觉。
喜剧原来是有阶级的。
苦中作乐的前提,是就算没有经历苦,也很了解苦。
所以网友愤怒的不是看不出选手的真实水平。
而是感受不到选手和我们真实的生活之苦。
她们不敢相信,居然有人会为了让孩子在大城市读书,会跑去买凶宅。
最受人诟病的一场,来自跑腿小哥南瓜。
先是说,自己送外卖进小区,被保安大哥喊成电瓶车。
他生气啊,只好回赠一句:对讲机。
结尾更加讽刺。
他说自己拼命内卷,终于成了单王。
但可能经济不行吧,公司啥奖励都没……
心理不平衡的他,只好给自己幻想出一个场景:
其他行业有金手指,那我就给自己整一个“金头盔”,然后向同事炫耀,并模仿白领小姐姐当众收花的激动窃笑:
但再一次,那英和周迅还是没太听明白。
绝不仅仅是没拍灯,更体现在她们非常“正能量”的发言上。
周迅还只是废话文学:
我觉得你还是要坚持说
一边送外卖一边说
那英……就有点侮辱人了:
明年你要再来的时候
你拿一个最佳外卖小哥
拿着金头盔
再继续脱口秀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南瓜心里的问号:
于是大家说,对灵动周公子的“滤镜碎了”,那英也不再是网友喜欢的“在逃喜剧人”,而是“没礼貌的老佛爷”。
她们可能都没点过外卖,又怎么可能理解外卖小哥的“地狱笑话”?
那英和周迅是没吃过苦吗?
当然不是。
她们都是草根出身,凭着天赋和努力,走穴或者跑龙套,生生闯出来的。
那英早期走穴演出,孙悦说她们常常累死累活演出完,还要陪大老板们吃饭,还加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当时的市场还不是太正规。
周迅没上过电影学院,当年怀揣着梦想,成为北漂大军中的一员,为了生计也曾像《如果·爱》的孙纳一样,在酒吧驻唱,唱三首大概赚150元。
只不过她们成为明星,大红大紫后,逐渐和这届年轻人产生了鸿沟。
如今更新鲜、更具体、更无法诉说的苦,她们根本无法理解,甚至没有多少渠道去了解。
断网和“不食人间烟火”的明星就要被骂吗?
那倒也不必。
就像小鹿“周杰伦车库没有电动车”的段子。
近年来周董的歌从哈瓦那《莫吉托》,再到欧洲双飞七日游的《最伟大的作品》。
已经脱离我们生活多远了。
多久没让我们喝过《爷爷泡的茶》,叮嘱我们《听妈妈的话》了。
承认吧。
明星真的越来越不懂我们。
别说都是因为明星高高在上。
就连同样作为普通人的,我们的父母这一辈,又真的完全能理解我们吗?
他们大概觉得,在一些城市的白领,都是像电视剧里那样的职场精英,住的是江景房,出入有高大上的座驾,一开口都是几个小目标的项目。
他们也许还会说,你们这一代人身在福中不知福,你们拥有前人为你们创造的一切,是可以自由奔涌的后浪。
承认吧。
不仅明星不懂你,你身边懂你的人也真的不多。
于是,年轻人才这么迫切地抱团取暖,挤进脱口秀里找认同。
所以周迅那英错的不是她们不懂。
而是她们错误地来到脱口秀。
把这届年轻人本来就少得可怜,马上就到嘴边的稀饭,还弄翻了。
如今,那英和周迅已经成了过去。
在最新一期,节目请来了两位草根偶像。
果然,风评立刻变了。
第三期,最受欢迎的段子,同样是现在互联网热词:
消费降级。
邱瑞吐槽:现实里居然存在一万多的拖鞋,这可是“王者荣耀这个杀人合法的地,都不敢这么标价啊”。
全场爆笑,张杰和杨超越同时拍灯。
还被网友看出:眼神充满了默契和兴奋。
杨超越,当然是绝对的草根。
成团的时候,大家都在说梦想,只有她关心抽奖:
杨超越的发挥简直是碾压级别的。
低价拖鞋穿的脚疼,她深有体会:
在影视剧里,杨超越墨水不多,演技不精,但在脱口秀这个需要喜剧精神的舞台,她成了大家的宠儿。
不仅因为完美适配。
更因为,她当年锦鲤一样的逆袭,让大家无比怀念,于是她一登场,就已经制造了草根话语权被放大的幻觉。
毕竟,现在内娱也没什么草根选秀节目了。
而现在,大家讨伐那英周迅,并且拥护着杨超越,本质上,这一票就跟当年一样,不是投给哪一个明星的,而是投给自己的。
其实这届观众要的真的不多。
仅仅一个“懂你”的眼神,就已经满足,感到慰藉。
大家望眼欲穿地寻找一个“装在家里的摄像头”。
结果呢,却永远只有“楚门的世界”一般的橱窗。
“现实题材”。
打工人,人均交大毕业,铁饭碗都觉得不香。
中生代,百万年薪起步,不是商界精英,就是医生律师。
△ 《欢乐颂3》
现在的内娱,是就算要创作角色,都不需要走出娱乐圈的信息茧房,看到普通人的生活了。
网红也可以当演员,而且不需要太多演技,就可以靠流水线偶像剧走红;
只要在社交平台更新、带货、直播哪怕没有作品,只要有曝光和热度,就不愁没综艺上,没代言接……
那么再过几年,曾经的草根民选偶像杨超越,可能会逐渐成为那种不能和大众共情的明星。
毕竟,等待她的古偶仙侠,也在排长队。
套子里待久了。
就可能有一天,对真实的空气也会过敏。
关于脱口秀,很多人都听过那句“冒犯的艺术”。
可问题是,在当下谁是可以冒犯的呢?
杨笠的“普通却自信”,让有的人现在还要让她消失。
范志毅吐槽男篮,结果就被同行说“揭伤疤”、“没资格”。
所以你能看到,《脱口秀大会》的第一期,就请来了00后楼主拉宏桑,以及退休后无忧无虑的黄大妈。
Sir不否定她们的表演。
但从节目组的设置来看,能感觉出满满的求生欲。
我们不是一味冒犯和吐槽,你看这不就还有正能量么。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调和和稀释第二期段子里,那些令人悲哀的意味深长。
过去我们批评喜剧说,“都是从网络上抄来的段子”。
但今天。
能够从网络上抄段子,就已经足够优秀了。
因为在Sir看来,今年写得最出色的笑话,都属于网络上的段子手们。
比如说,上海人抢不到菜时激发出来的创作欲。
我们并非要求周迅和那英一定懂。
但那些懂我们的表演者,我们要到哪里去找呢?
其实,懂的都懂,但你不能说你懂。
在《脱口秀大会》里,尴尬的不只是那英和周迅。
表达流畅的张杰,点评也带着一种特别的小心翼翼。
童漠男说年轻人因为生计不愿生娃,他的关注点却是。
要多陪伴孩子。
就像在杨澜和蔡康永的对谈。
杨澜问:在康熙,你会担心一些尺度问题,所以给嘉宾制定规则吗?
蔡康永立刻摇头。
因为他觉得,娱乐精神的本质,就是无所顾忌,假设你给了条条框框,那么嘉宾就很难做到真性情,也就很难激发出真正的幽默。
杨澜:但如果嘉宾说了太过火的话呢?
蔡康永说:
无所禁忌,畅所欲言。
说错了,会被吐槽,但没有被封杀的担心。
所以,从明星普遍不接地气、不懂笑话。
到脱口秀节目一边用被主流话语认证过的正能量选手确保安全,一边将普通人的情绪转移到明星身上。
最后,再到观众对脱口秀行业的担忧。
本质上,都是一个问题。
我们被“顾忌”环伺着,被“不可抗力“跟随着。
有那么一瞬间,我们被“地狱段子”逗笑了,也舒坦了。
但话到嘴边,只能是高情商废话文学,然后生着明星、节目、以及自己的气。
Sir觉得这季《脱口秀大会》中一个特别舒服的段子,来自小佳。
他说,有次在机动车道骑单车,被交警拦下了。
交警问:
你是来上海旅游的,还是出差的?
他来了句贼损的。
这个时候,如果你狗一点,那你就会说:
我是来看病的。
过去特殊群体的段子,不是刻板印象,就是生活不易。
但小佳却用这么一句机灵话,反过来冒犯了特殊群体。
而这个冒犯,又在安全的分寸感内。
诙谐,有余味,引人思考。
这样的“无所顾忌”,或许也是当下最稀缺的东西。
当你真切地触摸到现实,才会真正触及到观众那根,连通着理解需求的笑觉神经。
前提是,没有雷点因为这触碰而爆炸。
这也是为什么小佳段子安然无恙的原因——因为他冒犯的现实,正是他自己。
而其他的喜剧呢?
回看今年的喜剧片《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外太空的莫扎特》《独行月球》。
好不好笑先不论。
它们无一例外都隔绝了现实,不是回到过去,就是进入太空。
只能在不触及现实的情况下。
把喜剧放在太空舱的温室里进行无土栽培。
SIr想起了讽刺的一幕。
冯小刚因为《1942》票房惨败,得出一个结论——观众就是不想看用心的东西,不想看好电影,就爱看俗的。
于是,半是还债半是负气,他花一个月拍了《私人订制》。
结果票房7.13亿。
在《1942》获得华表奖的时候,他仍然愤愤不平说。
“我不认真拍的电影,一个星期卖了四亿元,我认真拍一部电影,结果不赚钱。”
可是这部连冯小刚自己都嫌弃的悬浮、虚假、不走心电影,究竟怎么样呢?
对比今天看来。
这样切入现实,懂你所想的台词,难道还不足以一骑绝尘?
不说了。
要说只能对你说句暗号。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奇爱博士多店老板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