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今“稍稍年长”的朋友来说,看起来不值一提的牙膏皮,可以说是儿时最珍贵的“财富记忆”。
例如上世纪九十年代[文],一条红遍全国的牙[章]膏广告中,有多少个[来]“80后”、“90[自]后”们难以忘怀的画[历]面:一个在黄昏的小[史]城里叫卖声叫喊着“[大]换面人”的老头。
听了声的小城男孩,兴奋地把家里的牙膏挤光,然后抓着牙膏皮跑出去,从挑担的老头那儿兴冲冲地换了个面人……,这么有童趣的一幕,也叫许多“00后”朋友们,满脸疑惑。牙膏皮也能换东西?
事实上,如果再向前推一次,这个牙膏皮又何必“换面人”呢?也曾经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物资:二战决战阶段,美国政府以“用废料埋葬一个日本鬼子”为标语,发起了席卷全国的“收集牙膏皮”运动,用十六个月的时间,回收了两亿个牙膏皮。
为什麽要接受这个东西?据美国学者估计,在B17轰炸机上,每60个牙膏中含有化学物质,就可以焊接到B17轰炸机的所有电缆。在这种意义上,末路阶段的日本法西斯,真的被牙膏皮包住了。
但放在新中国初期,“牙膏皮”曾对国家建设产生过重要影响:五六十年代,在新中国早期工业资源匮乏的困境下,全国率先提出“牙膏换牙膏”政策,初步建立起全国废弃牙膏回收点十六万个,逐步形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废品回收体系。在许多朋友的记忆中,这不只造就了“牙膏皮包骨”的景象,更是对中国早期工业的重要推动。
国内外不少“过来人[全]”,对牙膏皮的价值[网]也记忆犹新。五十年[文]代,年仅八九岁的美[章]国投资家Rober[来]tPenake,他[自]和朋友一起搭起了一[历]只钢锅,用来快速煮[史]出一锅昂贵的铅。
出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大]年代后期的作家苗炜[全],也清楚地记得:小[网]时候做钳工的舅舅最[文]爱存下牙膏皮,然后[章]用一块块牙膏皮熔炼[来]的铅做出一个汽车模[自]型。舅舅还告诉他“[历]飞机也是铝制的”,[史]苗炜从此知道“牙膏[大]皮可以做飞机”。
牙膏皮为何如此重要?大部分还是跟原料有关,早期的牙膏皮,多是“锡制”“铅制”“铝制”,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就是“铝制”牙膏皮。
一整块牙膏皮,包括漆皮、废牙膏、塑料盖子、铝皮四个部分,每块牙膏皮含有5.9克铝。虽然到了1980年,一支牙膏卖到了4毛钱,但是牙膏皮的原料,用处却非常多。
废旧牙膏皮的用途
一种特别的「用途」,就是钓鱼。
一个同样出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如今已名不见经传的“相声皇后”的曲艺家回忆,少年时的他很喜欢钓鱼,可在哪里找到鱼竿?在蔬菜大棚里找搭豆架的细竹杆儿凑数,用家里缝被的细棉线当鱼线,再用废牙膏皮卷成卷子当铅坠,这样一根“简易鱼竿”,还真能钓上鱼来。“由牙膏皮铅坠所带来的垂钓成绩感,用他自己的话说:“只有意会,不可言传,充满诱惑,妙不可言”。
较广泛的用途是补锅,尤其是补铝锅。到了1980年左右,铝锅已经成了一种比铁锅更贵的东西,铝锅的零售价在6元以上,是当时普通工人每月工资的六分之一。一个工薪阶层家庭买一口锅,很容易舍不得换,坏了就去修。
铝牙膏皮是补锅的重[全]要材料,补锅师傅常[网]有的操作,就是将牙[文]膏皮卷起在锅身的一[章]个洞里,然后将两边[来]多余的牙膏敲平,再[自]焊接一口锅。对那个[历]时候的工薪族来说,[史]这可真是一大笔钱。[大]
对那个时候的中国贫[全]困地区来说,牙膏皮[网]还是“造灯”的原料[文]。尤其在很多没有通[章]电的乡村小学,用筷[来]子包住牙膏皮,再穿[自]上装有半瓶煤油的墨[历]水瓶,就可以制作出[史]一盏简易的煤油灯。[大]这小小的煤油灯点着[全]的暗影,曾经在三四[网]十年前,照亮了多少[文]农村贫困儿童求学的[章]道路。
那时候,牙膏皮的最大用途,就是循环利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牙膏皮,原料都是高纯铝材,这种铝材既可作高档装饰材料,又可作建筑加气混凝土。
采用90年代中期的[来]回收工艺,约2吨牙[自]膏皮经粉碎、除漆、[历]研磨、上光等一系列[史]加工处理,可获得1[大]吨高纯铝,如将“收[全]购”“加工”的成本[网]全部计算在内,这一[文]吨铝的成本为650[章]0元,只有当时市场[来]价格的一半。“牙刷[自]回收皮“的利润,算[历]算知道多少。
于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回收牙膏皮”成为了异常火爆的交易,尽管“牙膏广告”中的“小男孩挤牙膏换面人”的操作是一种严重的败家行为。而那个时候,“牙膏皮换物”的场景,正是那个时候中国从城市到农村,千家万户的年代记忆。
为什么是能够“换面人”?更为普遍的景象是“换糖”,在江浙和其他地方的街巷里,糖贩子经常围着拿着牙膏皮的小孩,三四个牙膏皮就可以换一支麦芽糖稀。
而且,在老北京的夏天,牙膏皮不只是糖分,每当卖酸梅汤的小贩敲打着铜碗走过时,手拿牙膏皮的孩子们就会欢呼起来,有时候几块牙膏皮也可以换一碗酸梅汤喝。那个时候,牙膏皮也是废品回收市场上的“硬通货”。
然而,对多数家庭而[史]言,牙膏皮的首要作[大]用,还是“卖钱”。[全]八九十年代,一块牙[网]膏皮的收购价格,大[文]概在两毛到五毛钱之[章]间,看起来并不多,[来]但如果积少成多,也[自]是不少钱。
在90年代城乡小学[历]“结对”活动中,南[史]京一所小学的学生利[大]用课余时间,捡起牙[全]膏皮,足足捡了10[网]万支,换来的钱帮助[文]“对子学校”大别山[章]某小学,组建了一支[来]全新的鼓乐乐队。这[自]个曾经是一则热门新[历]闻的温情回忆,却也[史]缩影了牙膏皮的“身[大]价”。
20世纪80年代后期,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材料回收公司的官方统计表明,仅在本地,每年就可以回收六十万条牙膏皮。这一数字在当时,还算不上比例。
为什么现在牙膏皮不回收了
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曾经火过大街小巷的“换牙膏皮”生意,却越来越少,甚至连叫卖“牙膏皮换面人”的“牙膏皮换糖”的小贩也基本没有了。
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牙膏皮料的改变。现在用铝做的牙膏皮已经很少了,大部分牙膏皮都是塑料材料,回收价值越来越低。并且中国的铝制品工业也发展非常迅速,即使可以再循环利用铝制牙膏皮,当年也没有那么大的利润空间。
在这种演进的背后,[全]更是中国产业的发展[网]变化。三四十年前为[文]什么要用铝制牙膏皮[章]呢?问题的关键之一[来],塑料产品的价格太[自]高了。
大约在1980年前[历]后,一件普通塑料雨[史]衣的价格,大约可以[大]达到五元钱,相当于[全]当时工人每月工资的[网]八分之一,而一公斤[文]塑料布零售价,也达[章]到4块。不看技术上[来]的问题,光看成本,[自]就是一种“烧钱”行[历]为。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消费、回收大国,2018年时,中国每年的塑料消费量就突破一亿吨,塑料产品总产值突破两万亿元。过去昂贵的“塑料价格”,已经变成了现在的价格。
然而,自21世纪初[史]以来,我国降解塑料[大]的生产、研发一直走[全]在世界前列。更环保[网]、更划算的塑料制品[文]不断涌现。牙膏皮材[章]料也有更多的选择。[来]现在我们使用的牙膏[自],种类更多了,但是[历]“铝牙膏皮”已经消[史]失,“牙膏皮换糖”[大]的生活,也已经远离[全]了我们。
这曾是一张“硬钱”[网]牙膏皮,是一面记忆[文]的镜子,记录着一代[章]人的童年往事,见证[来]了多少父辈勤俭持家[自]的日子,也展现了中[历]国轻工业四十年来的[史]发展。